最近幾天,家住西安市太白南路的彭先生遇到了一件煩心事,從上個月開始,他的岳母苗大媽去聽了幾次健康講座后,開始鐘情購買一種號稱“包治百病”的保健品,還非要跟著這家保健品的銷售員小王去韓國旅游,遭到全家人的反對后,苗大媽反而認為子女都不孝順,還不如小王對她好……(11月12日 新華網)
為人子女者,有此遭遇和苦惱的,想必不僅僅是小彭一個人。實際上,很多兒女面對癡迷于各種保健品的父母,盡管自己明明知道這些保健品沒有什么用處,父母買來服用完全就是浪費錢,但擔心自己如果勸阻會讓父母傷心,影響彼此之間的親情,所以也只能睜只眼閉只眼算了。而兒女的這種微妙心理,往往被一些商家所利用,更加肆無忌憚地向老年人推銷各種“包治百病”的保健品。
從一個積極的角度來看,一些老年人之所以癡迷于各種保健品,是因為對自身健康的一種關注,這當然是值得肯定的。但是如果輕易聽信商家的宣傳,認為保健品能夠包治百病,延年益壽,于是不管價格多么昂貴,也不管是否適合自身的體質和情況,就盲目買來服用,那無疑是一種失去理性的表現,不但會導致過猶不及的結果,而且會浪費錢財,甚至是對身體有害無益。
媒體早就曝光過,這些所謂能夠包治百病的各種保健品,其主要成分其實就是核桃粉、燕麥粉、枸杞粉之類的東西,吃來也許對身體無害,但也肯定沒有治病保健的效果,但是卻被經過夸大其詞、神乎其神的一番宣傳包裝之后以保健品的名義賣給老年人,從而賺取巨額市場暴利。而之所以有那么多老年人會相信商家的一面之詞,一方面如前面所說,是老年人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,同時也懼怕疾病和死亡,總想著通過服用保健品“多活幾年”。另一方面,也是老年人群體缺乏對藥品、保健品等等常識的了解,容易被商家牽著鼻子走。
而在我看來,要想避免老年人患上“保健品癡迷癥”,起主要作用的恰恰是老人的子女。很多老年人之所以那么輕易地相信保健品推銷員的話,甚至覺得他們對自己比兒女對自己還要好,還要關心,其中就有老人的兒女疏于關心老人心理活動和情感需要的結果。老人從兒女這里得不到應有的關心,精明的保健品推銷員就“乘虛而入”,極力和老人套近乎,關心他們的飲食起居,結果很容易就俘獲了老人的心,進而對他們的話言聽計從。
鑒于此,兒女需要做的,一是加強與老人的溝通和交流,多關心他們的情感需要,不給“外人”以乘虛而入的機會,然后在這種溝通交流中向老人灌輸正確的醫(yī)療保健常識,提高他們的識別能力;二是可以在網絡上、電視上、報刊雜志上查找一些相關案例,找到他們與案例中受害者的相似之處,通過這些案例對老人進行勸解,慢慢改變他們的認識。(苑廣闊)
- 對癥檢查,查必要項目,提供規(guī)范檢查結果,拒絕虛假結果
- 對癥施術,做必要治療,采用規(guī)范治療手段,拒絕過度治療
- 對癥開方,用必要藥品,實施規(guī)范用藥標準,拒絕盲目用藥
- 明確定價,做惠民醫(yī)療,推行國家規(guī)范價格,拒絕高價醫(yī)療
- 崇尚醫(yī)德,以卓越服務,執(zhí)行規(guī)范服務流程,拒絕天理漠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