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腦與網(wǎng)絡的普及,迅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。平時大量使用電腦打字,遇到寫不出的字就向手機和電腦求助……越來越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市民患上“書寫遺忘癥”,這種尷尬也正向?qū)W生群體蔓延。
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會“寫”字
記者采訪發(fā)現(xiàn),一些學歷較高的人字寫得反而較差,原因是這些人接觸電腦的機會和場合多,字寫得少。而剛走上崗位不久、常用電腦的年輕人是最明顯感覺“不會寫字”的人群,聯(lián)絡用短信、QQ,寫文章用電腦,寫信用E-mail,連日記都是上網(wǎng)寫博客,拿筆機會越來越少。
常和文字打交道的媒體工作者也有這種體會,在電腦前打字,文思如泉涌,而在紙上寫字,妙筆生花的感覺就找不到了。“最尷尬是做采訪筆記時,想不起某一個字怎么寫,只能用拼音或英文替代。”小梁說。
“寫得少,慢慢變得害怕拿筆,害怕寫字。”網(wǎng)友花生說,結(jié)構稍微復雜一點的漢字寫不完整,看著顫顫巍巍的“螞蟻爬”,自己都感覺不好意思。“有時撕了半本稿紙也沒寫成,第一反應就是用電腦打印出來。”網(wǎng)友菜菜說。
不少中學生也遭遇寫字困境。教初中語文的盧老師用“整體書寫浮澡”來形容現(xiàn)在學生的字:“每個字好像都來不及寫好,甚至連基本的橫平豎直都做不到。”
他表示,字體不工整,再加上網(wǎng)絡語言的泛濫,有時批改作文很吃力。
參加今年中考作文評卷的劉正才老師也反映,學生作文錯別字現(xiàn)象突出,不少考生因此失分,通篇沒寫錯別字的學生很少。“有些考生的字,老師看了幾遍也不知到底是什么字。”他說。
“智能”“電子”產(chǎn)品削弱寫字能力
什么原因讓年輕一代患上“書寫遺忘癥”?“電腦的智能輸入法對識文解字沖擊挺大的。”從事外貿(mào)工作的關小姐說。她認為,現(xiàn)在電腦輸入法越來越智能,只要輸入聲母或敲打三兩個筆畫字就出來了,致使有些人對字的印象模糊了。
此外,打印削弱了寫字訓練,F(xiàn)不單是大學生寫作文、寫論文、查資料使用電腦,用電腦打印,甚至一些中學生、小學生的作業(yè)也有電腦打印。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多處于無紙化辦公的環(huán)境中,訓練量少,寫字能力自然弱化。
另一方面,越來越多電子教學設備進入中小學課堂,一些教師選擇用投影儀板書。我們很難想象:學生整天對著電子化板書,還會意識到一筆一畫、橫平豎直地書寫漢字的重要性。
人手不如電腦,退步還是進步?
古人說:字如其人。從事文字編輯工作的謝女士表示,練一手好字還是非常有必要的,一個人的字,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(yǎng),精神面貌,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個人的形象。
網(wǎng)友白云飄飄說,雖然接觸更多的是電腦,但更喜歡用筆寫字的感覺:“那種金屬與紙張摩擦帶來的沙沙聲響,以及筆尖流出來的純粹色彩,這是電腦給不了的詩意。”白云飄飄認為,不能將中國漢字書寫文化拋棄。據(jù)了解,有的用人單位在招聘中,還會考察大學生的書寫能力。
但也有不同的聲音:電腦和英語是21世紀最重要的技能,寫字有那么重要嗎?
網(wǎng)友阿倫說,人對電腦的依賴,弱化了寫字能力,但畢竟不是人人都要成為書法家。他認為,不會因提筆忘字而刻意補寫字。
市民莫先生則認為,書法是門藝術,不能強求所有人都學,生活中字寫得好不好問題不大,電腦的進步來彌補。因為書寫的實用功能已經(jīng)部分被電腦取代,留下來的更多只是審美功能。
- 對癥檢查,查必要項目,提供規(guī)范檢查結(jié)果,拒絕虛假結(jié)果
- 對癥施術,做必要治療,采用規(guī)范治療手段,拒絕過度治療
- 對癥開方,用必要藥品,實施規(guī)范用藥標準,拒絕盲目用藥
- 明確定價,做惠民醫(yī)療,推行國家規(guī)范價格,拒絕高價醫(yī)療
- 崇尚醫(yī)德,以卓越服務,執(zhí)行規(guī)范服務流程,拒絕天理漠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