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聊城市第四人民醫(yī)院官網搜集資料顯示,記憶是一種復雜的動態(tài)過程,對學習、記憶基本機制的了解得益于對一種低等無脊椎動物海兔(aplysia)的簡單的神經系統(tǒng)的研究。記憶是處理、貯存和回憶訊息的能力,與學習和知覺相關。記憶過程包括感覺輸入→感覺記憶→短時記憶→長時記憶→貯存訊息的回憶等過程。短時記憶涉及特定蛋白質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平衡,而長時記憶除特定蛋白質的磷酸化改變外,還涉及新蛋白質的合成。在大腦皮層不同部位受損傷時,可引起不同類型的記憶障礙,如顳葉海馬區(qū)受損主要引起空間記憶障礙,藍斑、杏仁核區(qū)受損主要引起情感記憶障礙等。
記憶障礙腦損傷后最常受到損害的認知功能之一,是指對識記的材料不能再認或回憶,或者表現為錯誤的再認或回憶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記憶形式:
瞬時記憶:指當感覺刺激停止后頭腦中仍能保持瞬間映像的記憶,是記憶系統(tǒng)的第一階段,保持時間以毫秒計,最長1-2秒鐘。瞬時記憶障礙與皮質-皮質間回路受損有關。
短時記憶:指信息保持在1分鐘以內的記憶,是瞬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中間階段。一般人短時記憶容量(記憶廣度)為7±2個記憶單位。短時記憶障礙與大腦皮質前額葉損傷有關。
長時記憶:指信息在頭腦中保留時間在1分鐘以上的記憶,甚至終生,是記憶系統(tǒng)的第三階段。其信息來源是短時記憶階段加工后的內容,一般經過復述而儲存。長時記憶的信息不用時處于潛伏狀態(tài),需要時才被提取到短時記憶中。長時記憶障礙與海馬及周圍結構損傷有關。
記憶力障礙可采取記憶量表或認知量表進行功能評定,如韋氏記憶量表,MMSE等。
記憶障礙的訓練:
1)朗讀法:反復朗誦需要記住的信息,在朗誦的隨后 ,大腦回憶與朗誦相一致的圖示印象。
2)提示法:用活動信息的第一個字母或首個詞句來提醒記憶。
3)敘述法:將需要記住的信息融合到一個故事里,當患者在表達故事情節(jié)時,記憶信息被不斷地敘述出來,提示患者從事已安排好的工作。
4)印象法:在患者的大腦中產生一個影像幫助記憶。
5)建立常規(guī)的日常生活活動程序:如同樣的吃飯時間。
6)輔助法:讓患者利用寫日記填寫表格記錄活動安排。
改善記憶力的藥物:胞磷膽堿、石杉堿甲片、安理申等。
- 對癥檢查,查必要項目,提供規(guī)范檢查結果,拒絕虛假結果
- 對癥施術,做必要治療,采用規(guī)范治療手段,拒絕過度治療
- 對癥開方,用必要藥品,實施規(guī)范用藥標準,拒絕盲目用藥
- 明確定價,做惠民醫(yī)療,推行國家規(guī)范價格,拒絕高價醫(yī)療
- 崇尚醫(yī)德,以卓越服務,執(zhí)行規(guī)范服務流程,拒絕天理漠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