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手術治療膽結石的方法
膽石癥是一種常見的多發(fā)病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發(fā)病率日漸上升,故成為當今威脅人民健康的三大“富貴病”之一。
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,膽囊結石的治療除了做膽囊切除外,還出現(xiàn)了一些非手術去除結石的方法。目前常用的非手術治療膽囊結石的方法如下:
(1)灌注溶石法。
早在上個世紀末已有人研究膽總管探查術后殘留結石的溶解問題,以后有不少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些具有溶石作用的藥物,將溶石藥物注入到膽囊,取得了較好的療效,但其溶石的確切效果尚待大量臨床實踐來證明。直到目前為止,尚未發(fā)現(xiàn)一種既能有效地溶解結石而又較為安全、副作用小的藥物。
(2)口服溶石療法。
現(xiàn)在臨床上使用的口服溶石藥物主要有兩種:鵝去氧膽酸(CDCA)和熊去氧膽酸(VDCA)。這兩種藥物通過降低膽汁膽固醇的分泌使膽汁去飽和,不飽和膽汁則具有溶解膽固醇的作用,使膽石表面的膽固醇分子不斷地被溶解,膽石體積逐漸縮小以至完全溶解。
(3)體外震波碎石(ESWL)。
1983年布倫德爾(Brendel)和恩德斯(Enders)經動物實驗體外震波對膽囊結石碎石成功,證實無嚴重副作用,并提出ESWL輔以溶石治療,可以使膽囊結石病人免行膽囊切除手術。1985年索爾布奇(Sauer Bruch)等首先將ESWL應用于臨床,8例膽囊結石和1例膽總管結石經治療后都獲得了滿意的效果。近幾年來國內亦有一些醫(yī)院對此開展了研究和應用,并迅速積累了相當數(shù)量的病例和經驗。當然,ESWL不是對每一個膽囊結石病人都能適用,它具有一定的適應癥。
(4)經皮膽囊鏡超聲波碎石術。
在超聲波引導下先作經皮膽囊穿刺,然后再擴大穿刺針道并插入膽囊鏡至膽囊,在膽囊鏡直視下用超聲波將結石粉碎,并將粉碎的結石吸出。術后膽囊內置入氣囊引流管。因本方法在臨床應用時間較短,其確切效果尚待進一步觀察。
(5)經皮經肝膽道鏡膽囊取石。
本方法是先在超聲波引導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,待1~2周后開始擴張至膽囊的肝內竇道,并逐步增粗引流導管至4~5mm,約3~5周后,堅實的竇道已經形成。此時經過該竇道可行膽囊膽道鏡檢查,并可用膽道鏡將膽囊結石取出。
(6)其他,如耳壓療法排石、中草藥排石及耳針排石等。
- 對癥檢查,查必要項目,提供規(guī)范檢查結果,拒絕虛假結果
- 對癥施術,做必要治療,采用規(guī)范治療手段,拒絕過度治療
- 對癥開方,用必要藥品,實施規(guī)范用藥標準,拒絕盲目用藥
- 明確定價,做惠民醫(yī)療,推行國家規(guī)范價格,拒絕高價醫(yī)療
- 崇尚醫(yī)德,以卓越服務,執(zhí)行規(guī)范服務流程,拒絕天理漠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