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需轉載本站內容,請閱讀版權聲明,并注明文章出處:聊城市第四人民醫(yī)院官網。作者請署名:聊城市第四人民醫(yī)院宣傳信息處。
脫肛的家庭防治
文章來源:聊城市第四人民醫(yī)院
日期:2020-09-17
脫肛又稱肛管直腸脫垂,是直腸黏膜、肛管、直腸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,脫出于肛/門外的一種疾病。多見于老年人,一般均有多次脫出病史;颊邅碓杭痹\的原因多為脫出后不能還納,甚或持續(xù)數日,脫出時間稍久時,可引起黏膜水腫或發(fā)生潰瘍。
主要癥狀
脫肛起病緩慢,無明顯全身癥狀,早期大便時直腸黏膜脫出,便后能自行回納。常有血性黏液從肛/門流出,刺激肛/門周圍皮膚,引起瘙癢。嚴重者咳嗽、蹲下或行走時亦能脫出。有時不易回復,須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方能回納。病人常大便不凈或大便不暢,或有下腹部墜痛,腰部、腹股溝及兩側下肢有酸脹和沉重感覺。
防治護理
1.一般治療:可先用溫硼酸溶液濕敷,待水腫消退后予以還納,還納的方法為:使患者俯臥或側臥,用油劑涂抹脫出部位,然后術者以食指輕輕擠壓脫出部,使其逐漸還納,避免用力過度。手法復位的同時,應詳細檢查脫出部有無息肉或先天缺損等情況,以便急性期后予以矯正。
2.內治:以補中益氣湯(黃芪15g、黨參15g、白術10g、陳皮6g、炙甘草5g、當歸10g、升麻3g、柴胡3g)為主,酌加收澀的五倍子9g、訶子9g、金櫻子12g等。也可用人參蘆,每日1個,研末溫開水送服。
3.針灸:可選用體針。取長強、百會、足千里、承山,宜用補法。也可選用耳針;或用梅花針在肛/門周圍外括肌部位散刺。
4 .其他:如注射法、手術等。對于脫出時間較長且伴有絞窄或壞死時,須在糾正全身情況后方可手術。
5.護理:應練習平臥位排便,減輕直腸脫垂。同時,應避免糞便干結。
上一篇:治療痔瘡的幾類外用藥
下一篇:脫肛患者日常保健
- 對癥檢查,查必要項目,提供規(guī)范檢查結果,拒絕虛假結果
- 對癥施術,做必要治療,采用規(guī)范治療手段,拒絕過度治療
- 對癥開方,用必要藥品,實施規(guī)范用藥標準,拒絕盲目用藥
- 明確定價,做惠民醫(yī)療,推行國家規(guī)范價格,拒絕高價醫(yī)療
- 崇尚醫(yī)德,以卓越服務,執(zhí)行規(guī)范服務流程,拒絕天理漠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