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蘇7個月大了,之前一直純母乳喂養(yǎng),6個月時開始添加輔食。媽媽發(fā)現(xiàn),開始添加輔食后,蘇蘇大便次數(shù)變少了,有時候兩天才大便一次。媽媽很擔心蘇蘇是不是便秘了,需要給使用開塞露之類的藥物嗎?
寶寶排便間隔久≠便秘
很多家長在遇到寶寶一兩天不排便時就會非常著急,擔心寶寶是不是便秘了。知名育兒專家崔玉濤在其微博中表示,每個寶寶的排便規(guī)律都不同,并不是排便時間間隔久了就是便秘。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排便習慣,只要寶寶不感到排便困難,并且精神狀態(tài)良好,家長就不需要過于擔心。
那么寶寶怎樣才算便秘?便秘不是以排便間隔時間為標準的,而是以大便干結、排便費勁為依據(jù)。有些寶寶對液體食物特別是母乳,消化吸收能力很強,消化后食物殘渣少,會使得排便間隔時間長,但是如果寶寶拉臭臭不干燥也不費勁,那就是正常的現(xiàn)象。
但如果寶寶不但排便間隔長,且總有便意但很難排出,腹脹、哭鬧明顯,則應請教醫(yī)生,排除是否因肛門、結腸發(fā)育等原因所致。
緩解寶寶便秘不能只靠藥物
寶寶便秘了怎么辦?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食用緩解便秘的藥物,如開塞露等。和睦家藥師冀連梅曾在博客中分享了一個案例,一位媽媽要給兩歲的寶寶買30支開塞露,因為寶寶便秘,需要每天用一支。寶寶便秘真的只能依靠藥物解決嗎?
冀連梅表示,寶寶便秘通常是飲食不合理、沒受到科學排便訓練或者是某些心理因素造成的,所以要根治寶寶的便秘問題,應從導致寶寶便秘的原因入手,而不是依靠藥物。
1.調整飲食,緩解便秘
寶寶如果沒有吃母乳而是吃奶粉,比較容易出現(xiàn)便秘癥狀,究其原因可能是奶粉調配的濃度過濃,也可能是奶粉中蛋白質含量過高。要想消除這種原因造成的寶寶便秘,家長可以調整奶粉的配比水量,或者嘗試更換奶粉的品牌。
寶寶如果實在添加輔食后出現(xiàn)便秘癥狀,主要考慮兩方面的原因:一是對某些食物過敏引起的便秘,牛奶、雞蛋、魚蝦、堅果、芒果等,要改善這種原因導致的寶寶便秘,家長可以暫停給寶寶添加輔食,或者將寶寶的輔食簡單化,盡量不要讓寶寶進食會引發(fā)過敏的輔食;二是輔食中膳食纖維不夠豐富,要改善因為這個原因導致的便秘,只要給寶寶添加豐富的膳食纖維就行了,像薯類(如紅薯、土豆等)、瓜類(如南瓜)、蔬菜類(如竹筍、空心菜等)、菌類(如木耳)、藻類(如海帶),以及新鮮水果(如梨、李子、蘋果等)都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。
如果寶寶因為挑食,不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而引起便秘,則家長應該想盡辦法讓寶寶養(yǎng)成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,此外,寶寶吃的主食不能太精細,不能老用精白面做,可以考慮用全麥的。
2.正確訓練寶寶排便
有的家長按照傳統(tǒng)習慣,早早的開始給寶寶把屎把尿,在寶寶沒有尿意或便意的情況下,讓他努力排便,這也是容易造成寶寶便秘的原因之一。
冀連梅建議,為了避免寶寶出現(xiàn)便秘癥狀,最好等寶寶長到18個月大以后再對其進行科學的排便訓練:為寶寶準備兒童馬桶,或者在成人馬桶上安裝兒童坐便套,或在他腳下放上穩(wěn)定的腳凳,以便寶寶用力排便時腳下有支撐,不要直接讓他使用成人馬桶。每日在固定的時間對其進行排便訓練,比如早飯后要求寶寶坐在馬桶上,接受至少5分鐘的排便訓練,以便使其養(yǎng)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。
寶寶便秘如何選擇藥物
如果寶寶便秘情況嚴重,且通過調理后依然不能緩解,可以考慮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給寶寶使用藥物,以緩解便秘癥狀。目前最常使用的此類藥物是開塞露和乳果糖。
開塞露的有效成分是甘油,屬于刺激型瀉藥,是通過肛門插入給藥。藥物潤滑腸道并且刺激腸道進行排便反射,激發(fā)腸道蠕動而排便。短期使用相對安全,長期使用很可能會使寶寶對其產生依賴性,形成沒有強烈刺激就不肯排便的習慣。因此開塞露只能偶爾使用來緩解宿便。
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不吸收性雙糖,是口服劑型。服用后在腸道內不被吸收,但具有雙糖的高滲透活性,可以使水、電解質保留在腸道而產生高滲效果,從而軟化糞便使其利于排出,因此它是一種滲透性瀉藥。由于對腸壁沒有刺激性,常用于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。
- 對癥檢查,查必要項目,提供規(guī)范檢查結果,拒絕虛假結果
- 對癥施術,做必要治療,采用規(guī)范治療手段,拒絕過度治療
- 對癥開方,用必要藥品,實施規(guī)范用藥標準,拒絕盲目用藥
- 明確定價,做惠民醫(yī)療,推行國家規(guī)范價格,拒絕高價醫(yī)療
- 崇尚醫(yī)德,以卓越服務,執(zhí)行規(guī)范服務流程,拒絕天理漠視